一、什么是葉面肥?
用噴灑肥料溶液的方法,使植物通過葉子獲得營養元素的措施,稱為葉面施肥,以葉面吸收為目的,將作物所需養分直接施用葉面的肥料,稱為葉面肥。
葉面施肥,可使營養物質從葉部直接進入體內,參與作物的新陳代謝與有機物的合成過程,因而比土壤施肥更為迅速有效。
因此,常常作為及時治療作物缺素癥的有效措施。在施肥時還可以按作物各生育期以及苗情和土壤的供肥實際狀況進行分期噴灑補施,充分發揮葉面肥反應迅速的特點,以保證作物在適宜的肥水條件下,進行正常生長發育,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為什么要葉面噴施?
1、補充根部施肥的不足
當作物出現根部施肥不便時,如在作物生長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或者當土壤環境對作物生長不利時,如水分過多、干旱、土壤過酸、過堿,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造成作物早衰,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復生長,如果以根施方法不能及時滿足作物需要時,只有采取葉面噴施,才能迅速補充營養,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
2、迅速補充營養
在作物生長過程中,作物已經表現出某些營養元素缺乏癥,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時間養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時緩解作物的缺素癥狀。這時采用葉面施肥,則能使養分迅速通過葉片進入植物體,解決缺素的問題。
3、充分發揮肥效
某些肥料如磷、鐵、錳、銅、鋅肥等,如果作根施,易被土壤固定,影響施用效果,而采用葉面噴施就不會受土壤條件的限制。
又如,一些果樹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營養元素吸收量比較少,如果采用傳統的施肥方法難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發揮其肥效,而葉面噴施則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4、經濟合算
各種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但施用量很少,例如鉬肥,每畝施用量僅幾克,如果以根施方法則不易施勻。只有采取葉面噴施,才能達到經濟有效。
根據研究測算,一般作物在葉面噴施硼肥,對硼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倍以上。從經濟效益上看,葉面噴施比根施要合算。
5、減輕對土壤的污染
對土壤大量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鹽的積累,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人類吸收的硝酸鹽約有75%來自蔬菜,如果采取葉面施肥的方法,適當地減少土壤施肥量,能減少植物體內硝酸鹽含量和土壤中殘余礦質氮素。
在鹽漬化土壤上,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濃度增加,加重土壤的鹽漬化。采取葉面施肥措施,既節省了施肥量,又減輕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舉兩得的有效施肥技術。
三,采用葉面施肥要注意的問題是:
1.選擇適當的噴施濃度 葉面施肥濃度直接關系到噴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濃度過高,則噴灑后易灼傷作物葉片;溶液濃度過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達不到補充作物營養的要求。所以在應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對癥配制。
2.選擇適當的噴施方法 配制溶液要均勻,噴灑霧點要勻細,噴施次數看需要。
3.掌握好噴施時期 葉面施肥時,要根據各種作物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情況,選擇作物營養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時進行噴施,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4.選擇適當的噴施時間 葉面施肥效果的好壞與溫度、濕度、風力等均有直接關系,進行葉面噴施最好選擇無風、陰天或濕度較大、蒸發量小的上午9時以前,最適宜的是在下午4時以后進行,如噴施后3-4小時下雨,則需進行補噴。
5.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 植株的上、中、下部的葉片和莖稈由于新陳代謝活力不同,對吸收外界營養物質的能力強弱差異較大,要選擇適當的噴施部位。
6.增添助劑 在葉面噴施肥液時,適當添加助劑,提高肥液在植物葉片上的粘附力,促進肥料的吸收。
7.與土壤施肥相結合 因為根部比葉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統,對量大的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據測定要10次以上葉面施肥才能達到根部吸收養分的總量。因此葉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須與根部施肥相結合。
8.噴施溶液性質 溶液濃度、pH值、溶液表面張力、營養元素移動性等也影響葉面肥的吸收。不同葉面肥適宜的濃度不同,要根據要求調節噴施溶液濃度。供給陽離子時,溶液調至微堿性;供給陰離子時,溶液調至微酸性,有利于營養元素的吸收。中南農科所專家認為,在噴施液中加入2%的中性洗衣粉,可減小溶液的表面張力,增大溶液與葉片的接觸面積,營養吸收快。葉片的吸收與養分在葉內的移動性呈正相關,葉片內營養移動速度快的營養元素,吸收速度也更快。
葉片內營養元素的移動速度一般為:氮>鉀>磷>硫>鋅>鐵>銅>錳>鉬>硼>鈣。
在噴施不易移動的元素時,必須增加噴施次數并注意噴施部位,如移動速度較慢的鐵、硼、鉬等噴在新葉上效果更好。
另外,溶液濕潤葉片的時間等也影響了葉面肥的吸收。一般葉片濕潤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內,吸收的速度最快。
那么,噴藥混配葉面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根據植株長勢和病害發生情況選擇合適的葉面肥種類。
植株長勢較強或較弱時,應配合生長調節劑類共同使用。
植株出現缺素癥狀或處于某種營養元素臨界期時,則應重點使用該類營養型葉面肥,如西紅柿出現臍腐病時應配合鈣肥、蕓豆花前應配合硼肥等。
植株生長正常,為預防病害噴藥時,主要選擇全營養型葉面肥,可以快速補充葉片所需營養,促進植株生長。
病害發生后噴藥時,則更適合使用氨基酸、核苷酸類葉面肥,可以直接補充葉片營養,提高植株抗性,輔助病害防治。
其次,要注意農藥和葉面肥的兌入順序。
葉面肥,尤其是營養型葉面肥,很多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而離子濃度過高容易引發農藥與其發生反應,出現沉淀等,影響藥效。
因此,農藥和葉面肥搭配使用時,應該先將葉面肥加水稀釋,再將其它農藥按照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乳油的順序依次兌入混勻,可減少沉淀等反應發生的可能,風險較小。
農藥兌入前進行二次稀釋,可使風險進一步降低。葉面肥與農藥混配時,要隨配隨用,不可留存后再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葉面肥不是與什么農藥都可以混用的。
如銅制劑最好不要與無機營養型葉面肥混用,因為銅制劑是通過銅離子起作用的,無機營養型的葉面肥中含有的各種離子等會影響銅離子的析出速度,進而影響藥效。而氨基酸、核苷酸等葉面肥多呈弱酸性,不宜與堿性農藥等混用。